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正文

于谦冷门往事:曾给刘颖捧哏10年!为何刘颖没像郭德纲一样大火?

来源:白小青人物志    时间:2023-02-04 16:46:51

执笔/白小青


(资料图片)

这篇文章会借着讲述刘颖和于谦的交集,讨论一下相声究竟该往哪条路走这个大问题,因为两人对相声的理解、态度截然不同。

姜昆、刘颖走的路,郭德纲、于谦走的路,究竟谁对谁错?

刘颖?

即便是爱听相声的人,恐怕对这个名字都很陌生。

相声界有这号人物吗?

有。

刘颖和于谦同是北京曲艺团相声班第五代相声学员,两人一起考试入学,一起学习相声,1982年结为搭档,刘颖逗,于谦捧。

两人合作了整整10年,直到1992年刘颖去日本留学,合作关系才解除。

现如今,于谦是相声界站在金字塔尖的人物,江湖贺号“相声皇后”,可刘颖却籍籍无名。

于谦给他捧哏10年,他为什么没像于谦现在的搭档郭德纲一样大红大紫呢?

从家庭这个角度而言,于谦比刘颖幸运。

但在拜师这件事上,刘颖比于谦幸运。

两人进入相声班后,经过一个星期集中培训,曲艺团便安排学生自行选择老师,注意,是老师,不是师父。

于谦选择了哪位老师,公开资料没有记载,不得而知。

刘颖选择的是李金斗,并且没过多久他直接拜了李金斗为师父。

当时李金斗已经小有名气,1979年,李金斗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,表演了相声《搞对象》,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一等奖。

刘颖初入相声班就拜得名师,着实羡煞了其他学生。

而于谦拜师则远远落后于刘颖,直到快毕业时,也就是1985年,他才在李金斗的引荐下拜石富宽为师。

1982年,两人13岁。

这一年,在老师的安排以及学生自己的意愿下,两人结为搭档,刘颖是逗哏,于谦是捧哏,两人一直合作到1992年。

1992年,两人23岁。

那时候刮起电视剧热,相声没落了,很多人不再爱听相声,相声这个蛋糕严重缩水。

可相声从业人员还是那么多,缩了水的蛋糕根本不够分的,那些已经成名的相声名家、前辈自然还能抢到蛋糕吃,但等他们吃完,蛋糕就基本没有了,像刘颖和于谦这样初出茅庐的小伙,只能饿着。

刘颖说:“就是实践的机会太少了,一年都演不了几场。那时是北京曲艺团力量最雄厚的时候,轮不上我们登台。

那时候我们一台晚会的阵容,梁厚民老师开场你信吗?二场,殷培田、刘晨老师;三场谦祥叔,四场我师父和陈涌泉老先生;五场史文惠、李世明;六场刘司昌老先生,七场我师爷赵先生他们,底是笑林。”

这个阵容,都是相声名家、前辈,用现在的话说就叫“相声天团”。

随便一台晚会都是“相声天团”出场,名家、前辈们都抢着蛋糕吃,大环境根本没给刘颖和于谦这样的年轻相声演员机会。

年轻相声演员们眼看着这样下去不行,很多人都纷纷转行干别的去了,刘颖和于谦也不例外。

这一年,两人转战影视圈,参演了电视剧《编辑部的故事》,演了两名警察,但只有一句台词,于谦说:“站那儿别动!”

后来于谦为混好影视圈,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大专班,打算好好磨炼一下自己的演技(导演系也有表演课)。

而刘颖在影视圈混了一段时间后,感觉自己不适合干这一行,他一番筹谋后,选择去日本留学去了。

就这样,两人天各一方,解除了长达10年的合作关系。

于谦给刘颖捧哏10年,刘颖没能大红大紫,归结起来只有一个原因——初出茅庐的刘颖相声功底不够。

相声主要靠逗哏,捧哏都说不上多少话,逗哏功底不够,当然不可能大红大紫。

可能有人就要说了:“那初出茅庐的于谦功底就够了?”

答曰:“是的!后边我会解释。”

还有人可能也要说:“你不是说大环境不给两人机会吗?”

这个问题后边我也会解释。

两人合作10年下来,刘颖对于谦的评价很高。

在他看来,于谦是曲艺团相声班第五代学员中天分最好的一个。

他说:“我对于谦的评价啊!于谦能有今天的成就,根本就不奇怪,他从小就很优秀,老先生们和同学们都能看出来,于谦的捧哏很像赵世忠先生。”

他还说:“于谦父母都是知识分子,于谦从小受教育,写得一手好字,我们小时候他写字最好。

你们现在听于谦唱歌、唱京剧、唱曲艺,从小在我们那一批孩子中,他就跟别人不一样,他特别好学,学得也快,而且有天分,学完之后到他身上还就特瓷实。

但我们就得不停地练,不练的话就忘了。

天分方面,他在我们这一批演员中应该排第一。”

同为逗哏,刘颖对于谦的评价和郭德纲对于谦的评价如出一辙。

郭德纲曾评价于谦说:“没想到台上惊着我了!从小学相声,合作的太多了。包括捧哏演员很多,各有各的长处,各有各的特点。但是谦哥让我特别满意,无论是尺寸、劲头、火候,还是我和他的默契,都挑不出任何毛病。”

郭德纲这番话,回忆的是第一次和于谦合作的感受。

要知道,郭德纲和于谦第一次合作是在2000年,自从1992年刘颖去日本留学后,8年时间于谦一直混迹于影视圈,根本没正经说过相声,按于谦的话说,相声瘾犯了,就和朋友们在酒桌上胡乱说上一段。

8年没怎么说相声,第一次合作就把郭德纲惊着了,由此可见于谦在1992年时甚至再往前功底就已经非常了得。

刘颖说于谦是那一代相声学员中天分最高的一个,也可以证明于谦毕业时相声功底就应该很不错了。

说到这里,可能又有人有疑问了:“于谦这么厉害,那他毕业后一直到正式加入德云社前,他为什么没大红大紫呢?”

原因也只有一个,那段时间他还没和郭德纲合作,或者说他还没碰到一个厉害的逗哏。

2004年于谦和郭德纲合作后,尤其是2005年两人带领德云社爆火后,也就解答了上边留的一个问题:“你不是说大环境不给两人机会吗?”

大家想一下,2005年,大环境给郭德纲和于谦机会吗?

没给!

那时候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,人们可玩的东西太多了,可不止像90年代的人只沉浸于电视。

那时候,基本上可以说相声已经亡了,谁还听相声啊?

相比90年代的大环境要恶劣得太多。

新中国成立之后,老百姓的娱乐生活逐渐丰富,有更好玩的了,所以戏曲就被抛弃了,现在还有几个人愿意去听戏?

这么一说,就更能体现郭德纲的难能可贵,他愣是在逆境中将原本已经濒临灭亡的相声抢救了回来。

如果现在有哪个戏曲演员能大红大紫,那么他必定也将是戏曲界的英雄。

当然,若要认真讨论起来,于谦给刘颖捧哏刘颖没大红大紫,给郭德纲捧哏,郭德纲大红大紫,其本质原因是刘颖和姜昆、李金斗等人一样把相声这条路走“歪了”,虽然他直到如今都还坚持认为他走的是正路,但他的确是走了“歪路”。

相声起于市井街头,被侯宝林这一代人带入了庙堂,侯宝林提出京派相声的8字定义——清雅,规矩,细腻,流畅——这显然就脱离了市井街头,而是去迎合那些庙堂中的达官贵人的口味。

就像郭德纲和于谦表演的一段相声。

郭德纲:“这小曲过去都是给皇上唱的。”

于谦:“那你唱唱,让大伙听听皇上都听什么小曲。”

郭德纲唱:“小妹妹(为避嫌,换了个词)……”

于谦:“啊!皇上就听这种小曲啊?”

显然,在人们心目中,皇家贵族、达官贵人,他们不会听这种小曲,也不会听市井街头的相声,他们听的必须得“清雅、规矩”,以符合他们的身份。

如果某个达官贵人一天净听些“小妹妹”,会被别人笑话、看不起,甚至影响自己的前程,虽然可能他真的喜欢听,但为面子和前程考虑,他不敢。

你去迎合了达官贵人的口味,你就背离了普罗大众的口味,普罗大众就不爱听了。

并且,相声不是芭蕾舞,不是交响乐,这种起于市井街头的草根艺术你再怎么迎合,那些达官贵人都觉得还是不够雅,于是达官贵人也不爱听了。

最终成了个什么呢?

成了四不像!

普罗大众不爱听,达官贵人也不爱听。

所以,侯宝林这一代人把相声带入庙堂后,后辈们比如姜昆、李金斗等人觉得侯宝林他们能得到达官贵人的认可、点赞了不起,就有样学样,这条路就一直“歪了下去”,以至于最终把相声推向了灭亡的绝境。

而郭德纲则把路走正了,他把原本就属于市井街头的相声,重新带回了市井街头,把四不像重新捏成了普罗大众喜爱接受的相声,于是他大红大紫,德云社大红大紫。
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!

谁走“歪了”路,谁走正了路,无可辩驳。

可能有人就要说了:“那郭德纲的相声那么俗怎么说?”

俗世,俗人,俗相声。

喜爱,不爱,都随人。

从实际情况来看,德云社还是受很多人喜爱的。

1999年,刘颖从日本回国。

他说:“我是被母亲骗回来的。她觉得我老这样下去不行,就骗我说她生病了,让我回来看看她。我回来以后她就把护照扣住了。”

回国后,多年未说相声的刘颖连承认自己是相声演员的勇气都没有了,他决定不回相声圈,转而去做生意,凭借相声演员的口才,他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。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青年餐饮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20   联系邮箱:39 60 291 4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