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兴,则文明兴,山东各地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,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,落在行动上。9月8日,《大众日报》分别在3版和8版刊发报道,关注了高青、烟台两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的新举措、好做法。
(资料图片)
高青县加强沿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
盐碱荒滩重现天鹅起舞
曾经的盐碱涝洼地,经过多年的生态保护修复,变成了绿意盎然的黄河生态廊道,《大众日报》3版刊发记者蹲点报道《黄河“臂弯”绿生金》,聚焦淄博市高青县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。
九曲黄河,蜿蜒奔涌,入海前在高青县拐出一道弯,当地取名“安澜湾”。在这片平和的黄河“臂弯”处,天鹅湖慢城湿地里鹭鸟成群,蓑衣樊村游人如织。这片曾经的盐碱涝洼地,经过多年的生态保护修复,变成了绿意盎然的黄河生态廊道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发展。
扭动身体,举起“高炮”,拇指对焦,食指连续按动快门,一组飞鸟俯冲入水捕食的生动照片被抓拍下来。只要得闲,资深摄影迷张立国便会“全副武装”,来到高青县天鹅湖慢城湿地拍鸟。
高青县距离黄河47公里,原沉沙池就位于天鹅湖慢城湿地中心位置,是“引黄济淄”工程的重要一环。但随着泥沙涌入,加之缺少植被保护,导致其周边区域生态日益恶化,盐碱涝洼化严重,沙土漫天飞扬,湿地功能日渐丧失,天鹅等鸟儿也都飞走了。
变化出现在2014年。为加快推进污染综合治理,优化沿黄生态空间布局,高青县启动天鹅湖慢城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。
短短三四年间,项目就实现了对黄河外滩盐碱涝洼地的生态修复。现已恢复湿地200万平方米,形成绿化190万平方米,建成绿道20公里;拥有树木80余种2万余株,绿化率达80%以上,空气中负氧离子常年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,成为颐养身心的“天然氧吧”。
天鹅湖慢城湿地西边,就是蓑衣樊村。这里北临黄河、三面环水,村内外游人如织,或乘船环湖观景,或岸边垂钓,或在农家鱼馆大快朵颐。
近年来,蓑衣樊村依托独特的湿地风光发展乡村旅游,不仅甩掉了省级贫困村的“穷帽”,还实现了强村富民,先后被评为“全国最美乡村”“全国文明村”“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”。
10年前,蓑衣樊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“穷村”,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过2000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。
“人均一亩多地,大多还都是盐碱地,庄稼收成寥寥。一年忙活两季,累个半死,能有千把块钱收入都是烧高香,只能偶尔去附近的厂里打点零工过活。”村民刘虎提起过去,黢黑的面庞仍满是难色。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,自己年轻时恨不得远离的小村子,如今已成为外地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。
沿着石砌巷道,刘虎招呼记者来到村民卢金霞家,只见门口处挂有“尚家宾馆”的牌子,庭院内干净敞亮,绿植点缀其间。卢金霞曾是村里的贫困户,后来看到村里游客多了,索性把家里捯饬了一下,办起了民宿。
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蓑衣樊村对村内资源再整合、再盘活,重点打造了特色种植、养殖、小吃一条街、游船等项目。前不久,高青小龙虾美食节举办期间,蓑衣樊村日均游客达到2万人次。2022年,蓑衣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,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。
烟台美丽海湾建设成效显著
两地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
烟台以其美丽的海岸线和独特的海湾风景备受瞩目,《大众日报》8版刊发报道《烟台两海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》,聚焦烟台持续开展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,加强美丽海湾建设的显著成效。
记者从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9月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,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全国第二批12个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,烟台黄渤海新区八角湾、长岛庙岛诸湾成功入选,是全国唯一一个入选两个优秀案例的城市。
烟台市将美丽海湾建设纳入美丽烟台建设布局,锚定“水清滩净、鱼鸥翔集、人海和谐”的建设目标,持续开展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,多年来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90%以上,2023年春季、夏季航次采测结果达到%,人民群众临海亲海体验感大为改善。
近年来,烟台市海洋环境保护机制不断完善。加强地方立法,出台《烟台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》《烟台市入海排污口管理办法》,推动形成权责清晰、监控到位、管理规范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。全面落实湾长制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全市总湾长,常态化开展各级湾长巡湾,2021年以来,全市市县乡三级203名湾长累计巡湾万公里,发现并整改问题1098个,有力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。
陆海统筹协同共治成效显著。烟台市深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,多管齐下减少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入海污染物。扎实推动入海排污口溯源排查整治,5275个入海排污口实现分级分类规范化管理,试点经验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。强化入海河流综合整治,统筹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,省控以上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。每年组织开展净滩行动,解决岸线岸滩海洋垃圾、污水直排入海问题。稳步推进“蓝色海湾”整治修复工程,加强海岛、湿地、植被等保护修复工程。连续5年举办海洋放鱼节公益活动,有效稳定增加生物数量。建立全国首个区域性蓝碳评估中心,发放了全国首笔“海草床、海藻场碳汇贷”。
海洋环境风险防控持续强化。烟台市不断提高海洋环境风险防范能力,完善海洋环境灾害抵御设施,制定海洋风险源管控责任清单和分区分类风险源管控措施。坚持“亲海”而不“侵海”,强化“三线一单”刚性约束,严格用海项目审批,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,全面停止新增近岸围填海项目审批。探索浒苔综合防治和资源化利用路径,今年累计清理处置浒苔等5700多吨。推进渔港污染防治设施配套,完成全市62处人工渔港环境综合整治。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“五大行动”,推广先进适用的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。
记者:王佳声 刘磊 从春龙
内容转化:鞠杰
通讯员:谢楠 王克军 李玉波
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
责任编辑: 李文智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青年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20 联系邮箱:39 60 291 42@qq.com